压大臂与提大臂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动作:压大臂!

打台球的时候,为了能够使球杆的方向更加精确,容易分辨方向,因此,大臂一定是会在肩膀下方通过,所以大臂一定是会有一个向下的动作。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大臂能够推着小臂,叫做提着大臂;如果没有推到,那就是压大臂了。

因此,问题不在于大臂是不是向下,在于大臂在向下的过程当中,是不是能够确实地推着小臂。

我们一般所说的“压大臂是不好的打击方式”,里面所提到的“压大臂”,就是指大臂没有推着小臂的动作方式。“压大臂”只是一个动作,有没有感觉到“大臂”推着“小臂”这才是真正的内涵!

大臂能不能确实推到小臂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1.大臂始终推着小臂,意味着球杆将最大程度地推动母球,所以球杆和母球的相对位置就非常容易产生变化。如果要利用这种发力方式进行打击,自己就得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这些变化。这是一个需要用各种球形进行锻炼,才能够分清楚的事情。这种打击方式,可以将球杆的性能发挥得最为彻底。因此,技术能力也更好。

2.如果大臂始终推着小臂,那么球杆脱离母球的时间和方向,就极大地依赖手腕的灵活性和自己试击时虚拟预设的正确性。

3.这种发力方式,母球的路径会被身体整体动作的方向约束得非常死,不容易利用动作来改变母球的方向。因此,必须能够将身体的方位,调整得非常精确。

相对地,如果可以把身体的方位调整的非常精确,这种发力方式,当然能够更加精确与稳定,母球的特性也能够掌握得更好。

甚至可以说,一般台球人,从兴趣爱好,成长到具有专业水平,基本都是从这个“提着大臂”的动作,从而认识到台球技术的。

打台球的人,一般都是通过模仿作为进行先期的锻炼目标。大家最推崇的选手,当然是奥沙利文。其实奥沙利文也是提着大臂的,但是因为手架偏低了,所以必须加剧大臂向下的动作,以使产生自己需要的高杆成分,因此动作看起来都有“压大臂”的现象。

斯诺克因为球体比较小,控制斯登和高低杆比较不需要计较手架的高低,但是中八和九球的球体比较大,所以如果手架的高低调整得不够勤快的话,是很难满足走位控制的需求的。所以,相较起来,奥沙利文打中八和九球会比较吃力。

因此,如果一般人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手架偏低了,那么在日常的打击当中就不得不加速大臂的下压来增强高杆的成分,很容易养成压大臂的习惯。这个在练习上我们分两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是第一个,我们应该如何练习,让自己养成“提着大臂”的习惯呢?



如图所示,手架不变,把大臂提高让球杆头顶到桌面,提着大臂往前推送。这时候球杆会离开手架,变成右手提着球杆在桌面上滑动。这个动作要多做,可以对抗压大臂的习惯。

看起来很简单吧?但是再简单,也是需要经过锻炼的。

在这里有个地方需要强调的:压大臂看起来,球杆头就会翘起来。上面的练习中我们提到球杆头要贴着桌面,但是如果强烈的高杆,提着手臂,球杆头还是需要翘起来的,因为需要增强球杆往上划过母球的效率,增加高杆的强度。

所以,压大臂和提着大臂打高杆,球杆头同样是翘起来。但是,内涵不一样哩!

至于第二个,手架偏低,那更简单,偏低了,练习的时候手架调高点不就好了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大家注意看,打击者的手架是高过球杆接触母球的位置的。之所以养成这种习惯,是因为打低杆的时候,球杆也是这种角度。这样,台泥的阻尼系数,就会比较接近。等到以后杆法成熟以后,身体对各种参数之间的对比就不容易出现“断层”。

今天,一个普通的球手,当然不需要如此较真。但是,如果想要成为一个高手,如果现在不去面对,以后就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精力才能够修正。

这样的练习,手架多高,高低杆就是什么样子。既不会弄错,也不会误导自己的动作。如果需要斯登发力,就把手架再调高一点,高低杆都一样。瞄准的时候,就把这些参数设定好,子球打进袋口了,母球基本也差不到哪里。

这是聪明人的练习方式,练的时候辛苦一点。但是,打的时候就不需要满脑子算计。笨的人,是练习的时候都用脑子,打的时候才再猜猜看。

这样的练习好处还有很多。比方,球杆通过母球的状态容易掌握了。发力的时候,就可以专心把动作做好。动作质量高了,细节又更清晰了。

再说了,动作质量高了,什么球杆产生什么效果,也就更清晰真实了。既不害怕球杆太软,也不需要害怕球杆太硬了,自己调整一下球杆的初速就行了,快慢轻重随心所欲。

打出球杆的性能了,再去创造母球的特性,最后再把方向对准进球点,轻松又精确。

高手打球,趴在那里想的东西,和一般球手想的,根本就是两个东西。

普通人想的是,怎么瞄准更准,怎么打击更稳。

可是高手呢?

控制,由一系列细节来控制了。自己只需要比对自己的感觉好不好,适合不适合。

做这些训练,甚至不需要“脑子”。唯一的阻碍就是心率,所以需要额外的体能锻炼。

大智若愚!

很多人在台球上面,不是不聪明,是小聪明太多了。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练了一堆自己数不出来的家当,最后,不知道该怎么摆放?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重练不甘心,改又改不过来。鲜有勇敢者,敢抛弃自己所有,重新开始的。所以,台球高手才会凤毛麟角。

奥沙利文,在巅峰的时候重建发力;塞尔比,在误解中孤独前行。想学习他们,为什么不先从这里开始?

难道就只会拿着一张图片、一局胜负来评论人家怎么样?然后自己呢?千般理由推诿,万般道理不进,还自以为什么都清楚!

台球,就是一个人的影子!

也是一个人的奋斗史!


0

    评论



    0.1668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