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实母球的原因——偏心


许多人在打台球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感觉:自己明明什么都瞄准得非常好了,可是发力打出去的时候,却觉得自己好像无法将母球打得很实。

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偏心”。

偏心主要有三种情形:

1.打击者本身就没有调整手架的习惯。这种情形非常普遍,但是因为打击者本身的水平有限,这种打不实的感觉反而不会感到非常明显。(这里不进行讨论)

2.是由于打击者不当的习惯所导致的偏差,称之为“习惯性下塞”。

3.是打击者在练习过程当中,没有充分理解台球运动的特性并且对这些现象做修正的练习所导致的。

13-3-1习惯性下塞所形成的偏心

在基础原理当中的低杆的章节中提到,低杆由于球杆从母球的下方传递力量给予母球,母球会受到一部分向上的力量,因此,在进行低杆打击的时候,我们所施加在母球上面的力量需要比较平和。

但是,一般人在接触台球运动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都会养成球杆接触母球的时间非常短暂的打击习惯。在这种习惯当中,想要赋予母球强烈的低杆,母球就非常容易跳起来。

打击者因为心里面知道母球容易跳起来这回事,打击的时候,有了害怕母球跳起来的想法,这种恐惧感也会变成一种指令。身体为了帮助我们完成低杆的动作目的,也会以它的方式来帮助我们。

(图13-4)

如13-4左图所示:这个球形是左手打击者喜欢练习低杆的角度;如13-4右图所示:这个球形是右手打击者喜欢练习低杆的角度。一般人在练习低杆的时候,由于架桥点没有足够的调整能力,长台不容易打准,因此都会选择较容易的球形来进行低杆的练习。由于刚开始练习低杆的时候,自己知道如果是直球的话,球杆必须笔直的向进球点送出去,这样的结果往往容易使母球跳起来。因此,都会选择像图13-4这样带有角度的球形来进行低杆的练习。

但是,这样一点小小的细节,却为自己的台球技术带来了无比的伤害,原理是这样的:

以右手打击为例:由于自己的发力过程非常短暂,球杆击打在母球的下方非常容易使母球跳起来,又由于自己是知道这种因果关系的,身体为了帮助我们实现低杆的效果,因此会自动调整球杆接触母球的进程。调整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利用右塞来延长球杆接触母球的时间。

但是,塞球的存在本身就是因为球杆的方向与母球的路径存在偏差而产生的。这意味着,打击者本身在进行这种低杆练习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站在右塞的角度去进行打击,自己却仍然认为自己是以“中低杆”的形式在进行打击。久而久之,自己的中杆就被植入了一个右塞的参数,这种情形还会反映在自己每一次的打击当中。

当自己想要对母球的移动进行更为精确的走位控制时,自己又不知道自己的中杆实际上是以右塞为基准的。因此,当自己使用任何塞球的时候,这个习惯就会影响自己的判别方式,这种情形就叫做“习惯性右塞”。

反之就是“习惯性左塞”。

当打击者养成这种习惯之后,在进行长距离打击时,这个偏差就会使自己的方向感产生偏差。因此,不管自己多么用心比对自己的瞄准的方式、感觉,最终还是因为存在这个偏差而导致打击的失败。

这种失败的感觉,反应到我们的感觉当中,就是自己觉得球杆打不实母球。

这种打击瞄准的特性,我称之为“偏心”。

事实上,台球技术要想取得进步并不困难,只需要在练习这个角度的时候,经常以相反塞球的低杆来进行练习,自己的台球技术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往前一步了。

13-3-2第三种偏心的原理

母球是有体积的,因此在不同角度关系的情况下,母球打击到进球点的时候,进球点与母球中心是存在不同的角度的。

(图13-5)

如图13-5所示:

左图是角度比较大(比较薄的球形)的时候,母球接触进球点所形成的相对关系。

左图是角度比较小(比较直的球形)的时候,母球接触进球点所形成的相对关系。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见:越薄的球形,两者的夹角越大。

这个道理非常的简单,所有打台球的人都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在正常打击的时候,都是以这样的观念在进行台球运动。

这个道理到这里一点也没有问题!

但是,母球和子球的角度关系还有一种情形:

(图13-6)

如图13-6所示:

A的方向表示母球的路径,母球只需要行进在这条路径上面,都可以将子球打进袋口。在这个图上分别有母球1和母球2。

B的方向表示母球接触子球的位置与袋口形成的方向。母球不管在任何方向,只要有足够的速度,并且接触到子球的这个位置。都可以将子球打进袋口。这个位置,在本书当中称为“进球点”。

虽然母球只需要行经在A路径上面,都可以把子球打进袋口。但是母球在与子球距离不同的时候,母球接触子球的位置与母球的正中心的连线,与母球的路径存在的角度是不同的。

如图13-6所示:母球1所形成的夹角比母球2所形成的夹角小。

这个角度和前面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但是,打台球的时候,大脑只需要分辨图13-5的这种关系,就可以很好的进行瞄准与打击了。

但是,图13-6的这种关系,却是本能反应判断母球与子球远近关系的依据。

本能反应在支持我们进行台球打击的时候,借由这种角度的关系来引导身体的动作,因此图13-6中母球1与母球2在瞄准时候所反馈的感觉是不同的。

如果拿着母球1的感觉进行母球2的打击,这时候身体就会传递出一种“非常别扭”的感觉,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杆意”。(关于杆意的说明请参考《新台球理论》第28章的内容)

因此,虽然大脑能够判定我们瞄准时候的这种方向差别,但是在真正瞄准的时候,如果我们只习惯其中一种距离的瞄准感觉,那么我们的打击就是由大脑来指挥形成的,得不到本能反应的支持,动作会因此而不够流畅。

这种情形,在进行比较精细的走位控制的时候就会产生影响,这也是一种“偏心”的现象。

克服这种偏心的现象,主要的方式不是在不同的距离进行练习,而是需要与本能反应所反馈的信息做比对。

比对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在瞄准运杆试击的时候,跟着球杆所反馈的讯息调整到自己不会感觉到“别扭”就行了。


0

    评论



    0.164797s